成功的學習型組織應具備六個要素:一是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機制,重在形成終身學習的步驟;二是多元反饋和開放的學習系統,重在開創(chuàng)多種學習途徑,運用各種方法引進知識;三是形成學習共享與互動的組織氛圍,重在企業(yè)文化;四是具有實現共同目標的不斷增長的動力,重在共同目標不斷創(chuàng)新;五是工作學習化使成員活化生命意義,重在激發(fā)人的潛能,提升人生價值;六是學習工作化使企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重在提升應變能力。
相信大家會同意,第一毛澤東的思想和方法具有現實意義,第二毛澤東的思想和方法具有超前思維。在毛澤東的帶領下,中國*這個弱小散亂的組織才成為了擁有強大戰(zhàn)斗力和統一意志的組織。有人會說今天*出現很多問題,有問題是正常的,人吃五谷雜糧就要生病。第二,也是因為沒有很好的堅持和落實毛澤東所倡導的一些關于黨的組織建設的方法和原則。第三,有問題是大家的問題,推脫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么毛澤東又是如何創(chuàng)建學習新組織的呢?
第一、學以致用。具體包括兩方面:其一,學習如何沒有運用,那就是浪費。其二、向實踐學習。毛澤東總結出一種富有成效的學習方法:“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zhàn)爭學習戰(zhàn)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沒有進學校機會的人,仍然可以學習戰(zhàn)爭,就是從戰(zhàn)爭中學習。革命戰(zhàn)爭是民眾的事,常常不是先學好了再干,而是干起來再學習,干就是學習。”這其實也是多元開放的學習方式。
第二、有的放矢。學習不能“亂燉”,要有重點,要側重,要解決主要矛盾,核心問題。在毛澤東看來,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中國革命的道路就是發(fā)動農民,依靠農民,在農村建立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奪取政權,進而一步一步解決全部中國的革命與建設的問題。而教條主義認為,列寧沒有說過這個話,結果紅軍為此付出承重代價,差一點滅亡。
第三、在錯誤挫折中激發(fā)學習。毛澤東敢于和善于從錯誤和挫折中學習,敢于和善于向對手、向敵人學習,特別看重反面教員的作用,體現了對待社會生活的辯證思維的科學態(tài)度。“痛苦讓我的人生清楚”這句話很有道理,人生很多時候就是挫敗和痛苦中發(fā)現自己的生命之光。
第四、終身學,大家學,才是真正的學習。這就是毛澤東說的“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學校的領導者,就是*。各地方黨部,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都是這個大學的分校”,“全黨同志以及非黨的戰(zhàn)士們,都須進這個學校”,把全黨辦成終身讀書和學習的“無期大學”。
華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發(fā)揮了黨組織的作用,任正非本人就是學“毛選”的積極分子,毛澤東思想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等待著我們去發(fā)掘、去運用。
轉載:http://mp3-to-ringtone.com/zixun_detail/1964.html